2024年11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李瑶老师在2351班开设第四单元reading部分的公开课。英语教研组龚凤凤、钱锟和李红梅等人参与听评课活动。
本课话题为德国、日本、瑞士和中国工匠精神的介绍,获取关键信息,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分析不同国家工匠精神的异同。本课课程目标是能够识别事物说明文通过有序结构对事物进行客观陈述的问题特征,了解工匠技能和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能够通过快速浏览文章标题、小标题信息,预测和理解语篇结构和内容,运用扫读的阅读策略,提炼不同国家工匠精神的特点和成就,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归纳总结工匠精神超越国界和文化的普适价值和意义。
教学过程部分,首先带领学生阅读单元标题,并用上学期学过的高凤林人物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提示,能够读懂并匹配中国古今著名工匠及其贡献,增强对传统工匠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第二步,学生快速识别课文结构,通过扫读的阅读策略,提炼关于四个国家工匠的特点和成就的关键信息,完成课后46页第一题,分析和表达不同国家工匠精神的独特性和异同。第三步,通过精读的阅读策略,抓取细节信息,引导学生再完成46页判断题,同时帮助解决词汇和短语障碍。进一步讨论和分享体现中国工匠精神的成语和惯用语,将之前关于中国工匠精神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后,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表现,加强对中国工匠精神的文化认同感。
评课环节,听课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活动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议拓展环节的教学手段可更多样化,让学生多读,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话题讨论中去。


